在远程办公和混合办公成为常态的今天,当工作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时,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办公室?
对此MillerKnoll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办公室正在从”完成工作的唯一场所”转变为”建立关系的最佳场所”。这一洞察催生了“关系导向的工作”(Relationship-based Work)这一全新理念,不仅重新定义了空间功能,更是对现代工作本质的重新认知。

从活动导向到关系导向
1983年,美国建筑师Robert Luchetti提出将办公室视为一系列活动场景。十多年后,荷兰工作场所顾问Erik Veldhoen在《办公室的消亡》一书中正式创造了”活动导向的工作”(Activity-based Working)这一术语。
在这一模式下,办公空间的设计逻辑很直接:识别工作活动→为每类活动配置相应空间→人们根据任务选择空间。这种方法在过去30年里被证明具有非凡的持久力,至今仍是许多组织的空间战略基础。

虽然活动导向的工作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模型,但MillerKnoll认为,企业还需纳入更多考量因素,以确保工作场所不仅支持活动,更要支持促成活动的关系。
从唯一场所到最佳场所
如今办公室工作者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大部分活动。因此,工作场所可能不再是完成工作的唯一场所。然而,它仍然可以成为由强大人际关系促成的工作类型的最佳场所。

对2024年《无限工作场所》(Workplace Unlimited)报告的数据分析揭示:影响人们决定来办公室的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是”团队合作、社交和联系”,而最令人沮丧的因素是”通勤成本、专注力和隐私”。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办公空间的独特价值在于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建立。

组织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MillerKnoll长期合作伙伴安德烈亚斯·霍夫鲍尔博士的研究——表明,现代工作本质上是集体协作。推动业务成果的实现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知识共享和共同决策。无论组织规模、职能领域或责任层级如何,人际关系都会深刻影响这些协作活动的成效。

MillerKnoll看到了通过关注关系导向的工作来提升物理空间作用的机会。这种方法反映了当今工作场所中个人和组织真正重视的东西——有意义的联系和协作能够促进创新、加强组织文化,并创造只能通过面对面互动实现的体验。
互动矩阵:新的规划框架
关系导向的工作模型不是创建一系列针对特定工作活动的空间,而是要求我们考虑需要支持谁以及他们互动的性质。
这套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强弱关系:
• 强关系代表基于信任、频繁互动和情感投入建立的紧密关系
• 弱关系是与熟人的更随意联系,并提供获取即时网络之外的新信息和机会的途径。

在此原则基础上,关系导向的工作提出了一个双重维度的”互动矩阵”,从三个互动层次和两种互动模式来审视办公空间需要支持的互动。
三个互动层次
• 社区:不同群体的代表之间的互动——加强弱关系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
• 团体:具有明确关系的人之间的互动(例如团队成员)——加强强关系以提高熟练程度和生产力。
• 个人:互动较少涉及与他人联系,更多关注每个人的福祉。
两种互动模式
• 交流/反思模式:建立文化和归属感的随意互动。
• 产出模式:关注的是已经明确、清晰、可执行的工作,有助于推进工作的有目的的互动。

将这两个维度交叉,我们得到一个3×2的矩阵,揭示了现代办公空间需要支持的六种不同类型的互动场景。每一种场景都需要不同的空间设计来支持。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办公空间需要远比传统办公室更丰富的空间类型。
空间配置的重新平衡
在活动导向的工作模式下,办公平面的绝大部分被分配给了个人工作站,福祉空间和社交区域被视为”nice to have”的附加设施。
关系导向的工作模式彻底改变了这一配置逻辑。当我们认识到关系对工作成果的决定性作用时,支持社区和团队层面互动的空间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核心资产。

在MillerKnoll,我们塑造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利用设计的变革力量,我们在工作场所创造人们需要和想要的空间——帮助组织加强关系、适应变化和促进福祉的空间。
深度专注区域、灵活临时办公区、办公桌、休息座椅和会议空间不仅满足不同工作风格的需求,更为各种层次的人际互动提供支持;以此促进团队协作、激发创新思维,以及构建工作社群,真正体验关系导向工作模式带来的办公空间新可能。

设计关系,而非只是空间
关系导向的工作代表了办公空间设计哲学的深刻转变。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工作可以随处发生的时代,办公室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提供桌椅设备,而在于创造让人们愿意相聚、能够深度连接、共同成长的环境。

当我们以”关系”为透镜重新审视办公空间时,我们不只是在规划建筑平面,更是在编织组织的社会网络,培育创新的土壤,塑造文化的容器。
这才是办公空间在未来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