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砭艾智慧,赋能全民健康守护。10月30日上午,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全联旅游业商会指导,中国砭艾文化健康发展中心、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非遗文化传播专业委员会、迁安市黄帝文化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艾城计划”全国启动仪式在首钢迁安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活动以“传承艾火,健康万家——携手共建‘艾城’健康生态”为主题,标志着这一聚焦“家庭治未病”的公益项目正式在全国铺开,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注入非遗力量。

作为轩辕姓氏故里、黄帝故都,迁安不仅是轩辕扶阳灸法非遗的诞生地,更是中医“治未病” 思想的重要溯源地。启动仪式现场,全国非遗传承人、公益工作者及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追溯砭艾文化根源,重温《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医学思想,明确“艾城计划”以文化为根、以民生为本的核心使命。
传统智慧破解现代健康诉求
当前,社会节奏加快引发的亚健康与慢性病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修订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也明确提出,要构建全生命周期治未病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向家庭和社区延伸。

“艾城计划”的启动恰逢其时,项目以范长伟老师倡导的“大健康、治未病、重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教育普及、人才培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体系,将轩辕扶阳灸法这一非遗技艺转化为家庭可学、可用的现代健康管理工具,正是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战略导向的生动实践,与国家推进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政策要求高度契合。
系统化构建全域健康服务网络
“艾城计划”构建了层次分明、逐级递进的健康服务生态系统:以教育播撒“艾种子”,从个人层面普及健康理念;招募“传艾人”作为核心志愿者,以艾传爱;培养“艾管家”,共建社区公益服务站,将服务扎根于社区;最终通过发展“城市合伙人”,构建起区域化的服务网络,整体形成从个人到家庭、从社区到城市的四级体系,实现了健康管理从点到面的全覆盖。

在启动仪式上,来自苏州、迁安、重庆、杭州、青岛等12个城市的轩辕扶阳灸法非遗工作室成为“艾城计划”首批“城市合作伙伴”,并获授牌。这些工作室将作为区域服务枢纽,启动公益服务站点的建设与运营,推动一砭一艾在基层扎根。同时,项目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名服务于艾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授予“传艾人”称号,他们将肩负起以艾传爱,惠及家庭、服务大众的使命。
三位一体体系激活非遗公益价值
“艾城计划”的创新性在于其构建的五大“三位一体”战略框架,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文化、技术、标准三位一体,依托轩辕扶阳灸法非遗体系与现代服务标准,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正统性;艾种子、传艾人、艾管家三位一体,打造从知识普及到专业服务的完整人才梯队;教育、公益、服务三位一体,形成了“普及、参与、服务”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家庭、社区、城市三位一体,构建了从最小健康单元到城市公共福祉的健康层级网络,契合国家“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思路;就业、创业、孵化三位一体,为社会再就业人员、待业青年等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机会,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人文关怀:艾心致敬抗震老兵,传递非遗温暖
在唐山大地震50周年这一特殊历史时刻,项目同步启动了“‘艾’心回馈100位抗震老兵”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四位抗震老兵代表与城市合作伙伴现场完成签约。未来,项目将为京津冀地区100位抗震老兵及其家人提供长期公益健康服务。
此外,项目还将于明年夏天邀请50位老兵深度探访唐山的历史文化脉络,从承载万年文明的爪村遗址,到见证工业发展的百年开滦煤矿,从追寻李大钊的红色足迹,到回顾五十年的抗震精神。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不仅将使老兵们切身感受城市的发展变迁,更通过非遗公益的温暖实践,将传统艾灸技艺化作连接历史记忆与当代关怀的温情纽带,生动诠释“艾城计划”深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

展望未来:让健康守护触手可及
从轩辕医道传承到健康中国实践,从非遗活态保护到家庭健康服务,“艾城计划”以公益为桥连接传统与现代,不仅是中医非遗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传统智慧服务现代民生的创新实践。这颗在迁安扎根的“艾心”,未来将在全国绽放健康之花,让“治未病”智慧惠及千万家庭,为全民健康的美好蓝图贡献独特的中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