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在中国的智能驾驶赛场,当一众玩家热衷于功能炫技与算力军备竞赛时,一股源自“国家队”的冷静力量,正以其深厚的体系化能力,从根本上重塑竞争的维度。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10月初,长安启源Q07天枢智能激光版的上市,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远不止是一款新车的发布,而是长安“天枢智能”技术体系的一次规模化亮剑。它将激光雷达下沉至15万级车型,宣告了智能驾驶辅助竞争从“有无”到“优劣”的核心转变。

低调的长安,凭借央企的长期主义,用十余年智能化深耕,构建起从SDA平台架构、天枢大模型到全链路验证体系,完成了一次对行业安全标准的“体系性进阶”。

安全进阶: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出击的体系化重构

在智能驾驶技术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长安自主研发了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是一场始于架构的彻底革新。

2021年,长安前瞻性地启动SDA六层架构的研发,这套架构就如同车辆的“数字神经网络”,融合多领域感知信息,实现了超快反应速度,可达百万分之一秒,是人类神经传导速度的五千倍。与之相辅的是双向冗余的故障保护切换能力,当系统某一链路出现问题时,另一链路可以在50毫秒内无感切换。确保了系统在极端情况下即便单一路径故障,仍能安然无恙,保障车辆“生命线”永不中断。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在感知与决策层,天枢智能驾驶辅助展现出“眼明脑灵”的类人智慧。它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超视距、全场景的感知能力。更为关键的是,长安创新地将天枢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驾系统,使其成为“具备感知中枢、思考大脑和运动小脑的完整端到端模型”。这意味着系统不仅能识别“高速洒落物”、“侧翻货车”等传统算法难以应对的长尾场景,更能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进行预判性驾驶。更重要的是,这种“交互式领航辅助”甚至能让用户“动口不动手”,通过自然语音对话指挥车辆在窄巷中自如通行与靠边停车。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长安天枢智能驾驶辅助的核心优势,最终凝结于“眼明-脑灵-腿快”的关键技术平台,并具体体现在驾驶辅助、人驾与极限保障三大安全维度上:

驾驶辅助安全:从“条条规则”到“灵活应变”。面对学校路段“不规则临停+人车混行+临时交通管制”的极端复杂场景,天枢智能驾驶辅助的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能实时识别并理解环境,像人类一样综合判断,做出最安全高效的决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人驾安全: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出击”。在“黑夜+远光灯+行人横穿”的致命组合场景下,黑夜逆光AEB技术能穿透眩光,比人眼提前2秒发现危险并刹停。针对“消失的前车”情况,增强型AES系统能在0.1秒内精准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即便在120km/h时速下也能稳如磐石,将安全跟车距离从行业优秀的50米缩短至30米,安全性提升超30%。

极限保障:远超人类的反应极限。这一切的底层,离不开天枢智能底盘与分布式电驱带来的革命性执行能力。通过四轮独立控制,驱动与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毫秒,比人类眨眼快30倍,让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即便在高速突发爆胎的极端情况下,系统也能在0.1秒内主动稳控方向并修正轨迹,反应速度远超职业赛车手。

体系引领:从技术到验证的全链条保障

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深耕始于战略前瞻的长期布局。自2009年组建智能化研发团队,到2018年发布“北斗天枢”计划,再到2025年“天枢智能”品牌的发布,长安汽车以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了覆盖研发、测试、验证的全链条安全体系。十余年来,累计投入超1148亿元研发资金,组建了超5000人的智能化团队,并依托“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现在全国已经构成了17个智能网联汽车国家级的示范运行测试区,测试道路超过 3.5 万公里,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从技术“跟跑”向“领跑”跨越。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流研发实力形成实验室体系与认证壁垒长安汽车形成了全球最严苛的CA-ITVS新汽车验证体系,拥有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中心——长安汽车天枢智能实验中心,拥有全球仿真测试、人因工程等6大集群实验室,覆盖智能驾驶全场景验证。2025年7月,长安汽车获得SGS“认可目击测试实验室”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此项SGS认证的整车企业。结合全球顶尖人才梯队和广域协同能力,长安汽车已然成为智能化安全领域的领跑者。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车路云一体化验证平台面对传统实车测试效率低、风险高的行业痛点,长安创新性地推出了“车路云一体化虚实融合多智能体验证平台”。该平台通过云端协同控制与虚实映射技术,实现了多项突破:测试效率提升10倍以上:将复杂动态场景(如“车辆博弈变道”“消失的前车”)的测试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分钟;高精度场景复现:支持路口右拐干扰、行人横穿等5类高危场景的精准还原,确保算法迭代的可靠性;多品牌协同验证:联合15家国内外车企,在C-AEB(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C-CVM(协同匝道汇入)等核心场景中验证系统冗余性。这一平台不仅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测试的瓶颈,更为长安的“极致安全”理念提供了工程化落地的核心支撑。

战略升维:从智能驾驶到全生态协同的终局布局

当下,长安汽车正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想着田里的”的战略思维,系统性地推进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的全面布局。在智能驾驶技术持续迭代的同时,长安已将战略视野拓展至“整车全面AI化”和“群体智能”的更高维度,展现出对未来出行生态的深度思考与系统谋划。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从“单车功能”到“出行服务”。长安汽车正通过天枢智能系统的云端数据交互能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功能实现向服务拓展的质变。目前,长安已联合华为、腾讯、宁德时代等15家产业链核心企业,构建了覆盖“感知-决策-执行-服务”的全链条生态联盟。例如: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在高端智驾领域实现技术共享与品牌共赢;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数据闭环,利用社交生态提升场景理解能力等等。此外,长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产业生态建设。同时,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团体标准,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安全评估体系。

不打嘴仗,只搞安全:长安天枢智能给过热智驾赛道的「冷静一击」

基于坚实的技术积累与生态支撑,长安制定了明确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在法规允许区域内实现有条件无人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在限定场景下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长安汽车正以“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从智能驾驶的竞赛中突围,迈向全场景出行生态的构建。这种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系统能力建设,再到产业生态协同的战略布局,不仅奠定了长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展现了其作为“新央企”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决心与能力。

Like (0)
Previous 6小时前
Next 2小时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