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嵊州市以“四普”为契机,实施“边普查边研究”、“边普查边数存”的双轨策略。构建了“全面-重点-基本”三级空间信息化体系,全面应用全景影像、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目前各文物保护单位全景影像已经全面上线,共 91 处“四普”点, 455 幅全景影像图,后续将采用时空轴线串联文保单位,构建剡境全维·嵊州文保数字云端全景漫游平台。
摄影测量方面,目前,已完成1056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并将不可移动文物实景三维模型导入GIS 平台,在实景三维模型上精确绘制文物本体范围边界,解决“四普”文物空间矢量数据采集的难点痛点,全面提升数据精度。基于实景三维模型进行“两划”细化调整,形成“三维校核—问题标注-方案生成”的“两划”完善调整闭环路径。
全面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嵊县城隍庙及溪山第一楼为例,采用架站式共扫描120站,采集32GB原始数据,构建毫米级三维点云模型,输出E57格式点云数据76.6GB。
小黄山遗址、王羲之墓、古香榧种植园、高山流水古道、古城墙,等等大范围或线形文物,空中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空间信息化数据采集,地面采用移动式激光雷达进行补充数据采集。
古香榧种植园同时采用多光谱版无人机,进行“CT扫描”,揭示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树木健康状况、种类属性等信息。
嵊州“四普”空间信息化兼顾公众传播与能力建设,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新基建树立样板。2025年5月29日,大疆进行“贴近摄影测量守护文化遗产”公开课直播,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受邀分享空间信息化技术在“四普”中的应用,后续将不可移动文物实景三维模型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结合,全面提升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化水平。
(作者:王鑫君 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 何情达 浙江风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