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

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

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长江大学“双团队合作创新科普模式深耕社区生态教育

(荆州讯 通讯员杨雪 韩梦彦)

“老师,为什么麋鹿的角是向后长的?”通会桥社区活动室里,稚嫩的提问声此起彼伏。7月9日,”理响荆楚”志愿队联合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声不息”实践团,在通会桥社区为三十余名孩子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麋鹿科普课。当卡通贴纸遇上甲骨文”鹿”字,当动物拼图碰撞湿地知识,生态文明的种子悄然扎根童心。

这场以”守护长江之肾,解密四不像家园”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知识体系立体化,保护理念情景化”的框架下展开。实践团成员从”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的”四不像”特征讲起,引领孩子们穿梭时空:石首天鹅洲湿地的生态图谱徐徐展开,麋鹿从濒危到重归故土的生存史诗震撼人心。当甲骨文中的”鹿”字在屏幕上幻化成楷书,物种保护与文明传承的脉络在孩子们眼中逐渐清晰。

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

“这些年轻老师把高深知识变‘活’了!”现场家长陈女士感慨。双团队充分发挥协作优势,”理响荆楚”志愿队擅长互动教学设计,”生声不息”团队深耕生物专业知识,碰撞出独特教学火花。”找不同”游戏里孩子们火眼金睛辨识麋鹿特征,”鹿王争霸赛”中生态知识化作趣味竞赛题。最热烈的当属抢答环节——”麋鹿主要栖息在哪里?”孩子们踮脚举手,呼喊声几乎掀翻屋顶,答对时收获贴纸的欢呼与答错后专注聆听的神态,构成课堂最动人的画面。

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

思政育人如春风化雨。在”穿越动物世界”环节,孩子们用画笔化身湿地精灵,体验动物视角下的生存挑战。当实践团成员讲述守护麋鹿的亲身经历,孩子们在分享环节认真地说:”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我长大了也要保护它们!”这样的心声印证着生态责任感在生根发芽。正如社区负责人所言:”用游戏传递保护理念,让知识带着温度走进童心。”

智趣实验解码“四不像”五感课堂守护长江精灵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与实践团队在”守护美丽家园”的横幅前郑重合影。本次合作不仅是”理响荆楚”扎根社区的新尝试,更是长江大学”生声不息”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力量的生动实践。当青春智慧浇灌童真心灵,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通会桥社区向外延展,那些今日埋下的绿色种子,终将在未来撑起一片生态文明的浓荫。

Like (0)
Previous 1天前
Next 1天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