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回暖,AI相关领域表现备受瞩目,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AI产业链相关板块动力强劲。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收盘,近三个月通信、电子、传媒、计算机四大AI相关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显著,分别达32.88%、17%、16.38%、10.8%。申万菱信基金经理梁国柱表示,GPT-5发布后,AI领域投资逻辑从训练向应用过渡,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推动AI算力硬件需求,AI行业应用落地加速。
当前,受益于模型迭代、算力扩张、政策松绑,AI硬件迎来机遇,后续将重点关注硬件新技术、国产化及AI应用方向。
多重因素助力AI硬件
梁国柱表示,近期AI产业链中光模块、算力服务器等硬件领域涨幅显著,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重逻辑共振的结果。
首先,该表现与前期的市场调整密切相关。“DeepSeek刚发布时,大家认为其可能提升算力运行效率,对算力需求有一定影响,彼时相关算力公司调整相对较大。”梁国柱表示。
其次,全球AI算力资本开支的高景气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年一季度,海外大厂上调了全年AI算力资本开支,海外相关算力公司走出了一波相对较好的趋势性行情,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算力需求的提升。
最后,大模型的密集迭代进一步推高了硬件需求。众多新的大模型厂商持续推出新模型,进入第二轮迭代周期,对算力卡的需求成倍数提升,尤其是近一两个月,包括GPT5在内的大厂模型正在进行第三次大型迭代,行业景气度维持较高水平。
AI投资正从硬件向应用端延伸
AI发展本质上可分为训练、推理、行业应用落地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重点存在明显差异。
在训练阶段,市场对硬件的需求旺盛。“各家厂商卷大模型迭代时,对大型GPU集群需求激增,过去几千张GPU集群的规模,现在已经扩展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梁国柱表示,这也是近期硬件板块表现突出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从当前阶段来看,AI关注方向正逐步向应用端转移。目前,AI发展已到三个阶段的中间环节,大模型推出后,正逐步进入应用落地环节,相关应用公司、平台类公司或软件公司可能更具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意味着硬件需求会消失。梁国柱进一步表示,随着推理需求增多、应用落地场景真实出现后,会形成正向循环,持续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及模型迭代,硬件与应用有望形成长期协同发展的格局。
从产业链细分来看,硬件涵盖芯片、光模块、PCB等环节。芯片搭载在PCB上实现信号传输,光模块实现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间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训练阶段的核心硬件;而软件端,平台类公司负责模型的开放与调用,行业应用类公司则推动模型在金融、教育、法律等细分领域落地。
国内AI在应用落地端具备独特优势
对比国内外AI产业链发展,国内在应用落地环节有着显著优势。
一方面,海量的工程师红利有望将优秀技术在各行业快速落地,加上丰富的数据资源,只要有“原料”,就能在各行业应用领域快速试点、创新,这使得国内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上具备天然优势。
另一方面,硬件领域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国内相关芯片成熟速度较快,预计未来这种差距会以很快的速度缩短”梁国柱判断道。
具体到终端产品与应用,梁国柱更看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AI最终落地要与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相关,市场空间必须足够大。”梁国柱举例道,如智能终端的个人助手,若能实现自动报销、规划旅游等功能,或将较先迎来突破;智能汽车在中低速、路况平稳的封闭环境下,自动驾驶场景落地也有望加速。
对于AR眼镜与人形机器人,则认为AR眼镜落地转化率仍待观察;人形机器人在AI赋能下有了“大脑”,能在特种作业、重复性劳动中替代人类,但离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差距,需长期跟踪。
梁国柱指出,AI行业快速演进推动投资逻辑动态变化,从硬件阶段性爆发到应用端逐步崛起,产业链各环节机遇具有显著的阶段属性,能否有效把握阶段转换节奏,是把握行业投资机会的核心前提。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和相关板块基金产品未来投资收益的保证,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